由张广保撰著的《金元全真教史新研究》一书,2008年7月由香港青松出版社出版。全书共十章,三十余万字左右,462页,三十二开。以下为该书内容目录、提要:
目录
导言: 中国全真教研究一百二十八年(1879-2007)
第一章:祖庭与堂下—全真教各宗系的整合
第二章:蒙元时期全真教大宗师传承
第三章:蒙元时期全真宗祖谱系的形成
第四章:早期全真道戒律形成研究
第五章:金元全真教的修炼生活
第六章:全真道教性命双修的内丹学
第七章:元代相容并包的道教管理政策
第八章:全真教与蒙元皇室诸系的关涉
第九章:蒙元时期宗王、世侯对全真教的护持与崇奉
第十章:金元全真著述考
后记
内容提要
其一,关于全真教研究的历史回顾
我国对于全真教的研究,始于上世纪初,清末民初、广东籍学者陈铭珪撰《长春道教源流》,这是第一本有关全真教的专门著述。此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陈垣撰《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》,对以全真教为主的“新道教”作了专门研究。这一时期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关注全真教在金末元初易代之际,为保全黄河流域汉民族的种族、文化所做的历史贡献。参与者多系历史学家,而非道教学者。除陈垣先生外,老辈历史学家如姚从吾、孙克宽(以上均系由大陆赴台学者)等都有专论发表。八十年代之后大陆、台湾的第三代学者继续全真教的研究,不过将关注的重心转移到全真教与蒙古皇室的关系、全真教的心性哲学问题等另外一些问题。这表明研究已向更广阔、更深入方向发展。其间稍后日本学者也对全真教进行较系统研究,例如六、七十年代,吉刚义丰、窪德忠等老辈学者都曾撰有关于全真教的专着。欧、美这方面的研究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兴盛,不过进入本世纪他们对全真教的热情似有增无减,例如美国学者在2001年的《中国宗教研究》中,就组织、出版有关“全真教的专栏”;2007年11月又将在伯克利召开有关全真教的专门研讨会。不过,他们关注的中心在于明、清全真教。
总结百年来有关全真教的研究,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,当今全真教研究已成为道教研究的显学就是明证。不过,我们发现仍存在一些缺陷:此即:迄今为止,仍然没有出现一部有关全真教创立及其历史发展的系统性专门著作。此外对于有关全真教史核心时期(金元时期)的诸多关键问题仍未得到解答,例如全真宫观的组织、宗师的传承、宗祖谱的演变、全真本门戒律形成等问题都没有得到详细讨论。有鉴于此,作者不揣浅陋,撰着此书,以期对学界关于全真教的研究有所帮助。
其二,本书的特色
此书在下列几方面与前贤相比,有所不同:其一在利用史料方面,不仅限于全真教史材料及金石碑刻、地方志,而且采用正史诸如中国方面的《元史》、《蒙兀儿史记》、《新元史》、《蒙古秘史》,及波斯方面的《史集》、《世界征服者史》,另外对于此时出现的几种基督教徒游记也有利用。总之,将教内外材料互相结合是本研究一大特色。
其二尝试依据金石碑刻材料解决一些全真教史的疑难问题。倒如有关耶律楚材对丘处机的责难、释祥迈《至元辩伪录》对全真教的批评等,长期以来学界均转述之。作者根据可靠新材料,认为丘处机当年“统管僧尼”乃是因为得到成吉思汗的授权,而非本人有意越权,因此耶律楚材的批评不合情理;而释祥迈的《至元辨伪录》经过作者考证,其记载的史实存在不少误记,因此在利用时我们应谨慎,不能过于轻信。
其三对若干学界未曾关注的全真教史问题作了初步探讨,例如当时宫观群的地域分布及组织管理,宫观群与全真各宗系的关系、教徒的宫观生活等,作者也利用史料予以重建。此外对全真戒律的形成及宗祖谱的变化也作了探讨。
其四进一步依据新材料,并结合正史记载,对全真教当年“济世救民”的行为,提出新的证据和诠释,第一次指出在金元之交,全真教建立的大小宫观实际上相当于大小不等的“道教社区”,而这对于保全民众具有积极作用。此外对于当时蒙元皇家、宗王、世侯对全真教崇奉、护持,作者也综合各种史料予以系统论述。全书共十章,总计二十二万余字。